Tuesday, 20 September 2011

【连载】一个长驻新加坡的中国人对新加坡的看法

http://www.haotie001.com/dir/25192/

有西方论者认为,人类的国家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民族国家,另一类是文明国家。前者是基于一个民族,而后者是基于一个文化。人类正是沿着部落——部族(或者称部落联盟)——民族国家——文明国家的路线在向前发展着。

奇怪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超越了民族国家而直接形成了文明国家。这个特征是解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成其大的根本原因。在先秦时代,周天子分封诸候,天下有华夷之分。与西方民族观念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始终以文化而非血缘来区分华夷。也就是说,东夷南蛮西羌北胡,只要是接受了周文化,遵守向征着周文化的礼制,它即被视为华夏;而周室宗亲所建的邦国,如果不守周礼,它即被视为狄夷。这样,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因接受华夏文化而融入中国,南方的楚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再加上汉字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可以在不同语言的人群中通用(日本朝鲜越南使用汉字直到近代),使华夏文明远播四方。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汉并天下,废百家,尊儒术。从此,中国这个巨大的文化统一体再也不可分割,中国文明在东方崛起,闪亮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以其巨大的体量,在世界诸国之中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中国与罗马帝国、孔雀帝国、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沙皇俄国、大英帝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些帝国都是以武力征服而立国,而中国则是以文化征服而立国。在这些帝国当年庞大的辖区之内,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个民族,这些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而在古代中国势力范围之内,一个人不论他是什么种族,只要他使用汉字并尊崇汉文化,就被无条件地接受为华夏一员,绝不会因为血缘而受到任何排斥。今天的汉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第一大民族,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今天的汉族,实际上流淌着中华大地诸多古老民族的血液,但是中华文化把大家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自豪。中国文化与涵盖欧、北美、南美、大洋洲的西方文化几乎是等量齐观,就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和。在中国文化的内部,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江汉、湖湘)、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闽文化、滇文化、陇右文化,争齐斗妍,各有千秋,但又是高度的统一体。一个山东人或者河北人,虽然他几乎听不懂广东话和湖南话,但他绝对认为自己和孙中山、毛泽东同属于一个民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让如此广阔的土地、如此众多的人口拥有如此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文化的凝聚下,我们祖先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汉代的中国人,有人持节北海,有人凿空西域,有人封狼居胥,有人勒功燕然,有人唯愿马革裹尸还。唐代的中国人,不用多说,就凭李白信口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华夏气度,空前绝后。明代是中国人最硬气的一代,洪武永乐两朝,北出大漠,千里寻仇,永乐帝驾崩在北征途中。我同意《明朝那些事儿》的看法:“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子孙后代所景仰。”清代,中国皇帝是汉化的满族人,康雍乾三朝,从爷爷到孙子接力抡圆了暴打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拓地万里,恢复汉唐故土。清朝后期割地赔款,但是由于前期狂赚了大堆筹码,虽然连输几把腰包仍然比较殷实。

我们要感谢汉唐明清的中华祖先们。在那个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古代,在每一次民族危亡无情降临的时候,在无休无止你死我活的民族生存竞争中,是他们,抛妻别子,高歌出塞,横槊千里,碧血黄沙,先后彻底撂翻了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三个马上民族:匈奴、突厥、蒙古,给我们这些小孙孙留下了今天的万里河山,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一遇到危险时可以抱头鼠窜回家。

今天,我们不能光在摇滚乐中唱着梦中回到唐朝。虽然中国问题是如此之多,许多问题甚至严重到了可能会催毁我们的程度。虽然我们内部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有这个决心,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盛世,让子孙后代像我们回望汉唐一样地回望我们。虽然每向前走一步都可能是失败,但是历史已到路口,我们别无选择!

天佑中华。


(文化部分,想说的终于全部说完)



前面的贴子里,我写了一些对中国文化的看法。由于随手写的,所以观点很散漫,不集中,为了使大家看起来更方便,我总结如下: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很自我地发展,直到1840年以后被西方揍醒,然后在1900年前后经由日本“介绍”与西方文化认识。此后,民国时期、1949年至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三个阶段中,虽然历史迭宕起伏,但是中国文化总体而言在不断向前演进。2000年以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可能有兄弟持反对意见。比如:有人不赞同1949年至1979年间中国文化有所发展;有人不赞同建国前后的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延续性,而是认为前后存在断层。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断层不是出现在建国前后,而是出现在十年文革。这些看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同观点存在是正常的,争鸣的社会价值,不是为了统一异见,也不是为了相互说服,而是为了相互完善和相互启发。

在我在眼中,中国文化一直在不断向前演进。虽然中间出现过停滞和曲折,但仍然不断顽强向前,而且成果斐然。我前面提到过,在扫除文盲、移风易俗、妇女解放、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等方面,在非常时期,以非常手段,取得了非常之功。做成了外国无法办到、今天的我们也无法办到的事情。同时,在一些领域也遭到了重大挫折,付出了非常代价。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并没有充足的自信心。我们不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在向前演进,而是自认为处于歧路或者倒退状态。我们并没有将中国文化放到四大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自我审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识比较到位,而对取得的进展和相对优势认识不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解除了文化上的自我封闭之后,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我们似乎有太多的理由感到自卑。

有一次,一个兄弟从日本回来,对我感慨说:他在日本看到了和服,这就是中国唐代服装的变种。中国的许多唐文化元素保留在了日本,而中国本土倒把这些东西丢得一干二净了,真是太不应该了。

这个朋友的看法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我在许多书刊和网络上读到过类似的观点。有的作者还是著名的专家和学者。

我严重不同意这种看法。

在贵州,有许多屯堡。所谓屯堡,实际上是明代的屯兵营演化成的村寨。明初平定西南以后,从南京附近各府县大量移民随军屯驻苗疆,后来就形成了屯堡式的村寨。今天这些屯堡成了旅游点。屯堡中的女村民的青布衣裤和头钸,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初江南汉族服装的特色。

同样是中国古文化在服装方面的民间遗存,为什么中国人到了日本就感到自惭形秽,自认为是丢了传统文化,到了贵州就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任何人自责,认为是丢了传统文化呢?一句话说白了,不就是因为日本人的手里有钱嘛!
待续


上贴说到,虽然中西方文化已经相互“认识”,但总的来说由于西强而中弱,造成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许多仰视所带来的偏差,而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则有许多由于俯视所带来的偏差。

在某些中国人眼里,西方什么都好,特别是八十年代有句说法,叫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在西方人看来,除了中餐味道不错(但是不符合健康标准),其余的中国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中国人是潜意识的文化主义者,特别希望别人崇尚中国文化,但是不要以为西方人对中国感兴趣就证明他仰慕中国文化。我楼下小区的影碟,反映南美食人族的片子被借得最多,并不代表中国人崇尚南美的野人文化。人类对异质文化充满了好奇心理,但猎奇不等于喜爱,即使喜爱也不能于崇尚。

由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再加上实质的利益冲突,使得我们中国人做什么事情,在西方看来都不对,都要批评。美国华人林良多最近发表的诗作《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有一定代表性。这哥们很冒火地质问:“当我们的人口超过十亿时,你们说我们摧毁地球;当我们限制人口增长时,你们又说我们践踏人权。当我们一贫如洗时,你们视我们低贱如狗;当我们借钱给你们时,你们又埋怨使你们国债累累。……”原诗很长,大家有兴趣去搜。诗里涉及的不全是文化问题,但根源在文化上。

在被西方的傲慢和偏见损害多年之后,2008年4月,中国新一代青年终于忍无可忍,他们在世界各地走了街头,事后还出现了四月青年(反CNN)的网站。这是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优势心理是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我们很难通过几年的努力转化其偏见。我们不必过于愤怒,你气死也没有用,每天把自己手头的一份工作干好,让中国一步步继续强大起来才是王道。

近年来中国崛起已势不可挡,许多西方人从实利角度出发,开始重视中国。我打过交道的几个西欧人,他们都是大学教授或者经济界人士,他们的子女里都有学习中文的孩子。他们真心的认为中国是西方之外最重要的国家,下一代人如果学习中文的话,职业道路定会宽阔一倍。但是,遗憾的是,西方从文化上或者说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偏见似乎有增无减,而且中国崛起以后,这种文化偏见甚至进而变成了文化敌视,至少一部分西方人眼里是这样的。

例如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典型。除了西方人士之外,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些年的非自然科学类奖项都授给了那些人。基本上都是西方看着不顺眼的国家的反对人士。我给兄弟们介绍一个得诺贝尔奖的窍门,你要是得了就把奖金分给我一半。那就是,你写文章抡圆了大骂中国的政府。不管中国干什么,你都上纲上线地写文章论证其谬误,对坏事,你就论证必然性,对好事,你就论证这是政治工程,是损害多数人利益的,是损害环境的。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骂下去,如果运气好,你很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你不幸是一个文盲或者像楼主一样的懒隋,不会或不想写文章,那也没有关系。你就坐飞机到欧美各国去,下了飞机到处走走,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坐在地上脱了鞋破口大骂中国。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骂下去,如果运气好,你很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这两年,某个实行西式民主制度的穷国,出了一个所谓穷人银行家,给农村妇女放了几笔代款,就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仔细调阅了资料,我认为,他这个弄法基本上是流于面子的,实际上对于改变当地农村几乎令人绝望的贫困现实,作用是九牛一毛。相当于一个人痛得要死了,你去给他按按肚子,再说几句安慰的话。要说对农村的贡献,中国的农村改革才是真正惊天动地、触及根本的改革,中国这三十年的农民脱贫致富才是全世界扶贫最大的成绩。然而,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奖,在那些评委的意识形态的眼里,中国的成绩永远一文不值。

我常想,中国不需要这些奖项。因为我们的发展成绩不需要用这种已沦为无厘头的奖项来证明或者评定。他们有什么资格评价我们!

(待续)

2 comments:

  1. 你到现在的俄罗斯看看,俄罗斯的商业气氛和中国有可比性吗?!用那些八股的语言来描述中国,有什么意思吗?
      
       中国人自古就有经营和商业天分,从商人的名称都知道,中国人是如何善于"商业",这点,西方不害怕?否则他们为什么处处限制中国人前去发展?!
      
       中国的商业文化之所以没发展得很好,与历代统治者有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重"文"轻商有关,一但思想得到解放,政策宽松,就会焕发无穷生命力!
      
       这是俄罗斯人苏联人无法比拟的,是中国的天生优势!
       千万被让偏见蒙住了你的双眼,胡言乱语!

    ReplyDelete
  2.  中国今年GDP突破7万亿美元,外贸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如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突然间从世界消失,没有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有多大??!!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是欧洲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年前世界可以没有中国
            今天没有了中国,世界经济就会崩溃。
        ----------------------------------------
        谈到手机,大家会想到Iphone, Samsung。
        谈到网络巨人,大家想起Google,Facebook,youtube。
        谈到飞机,大家想起Boeing, airbus。
        有哪个是中国的?中国占了世界20%的人口,却培育不出大型企业。
        
        世界需要中国?还是中国需要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还是利用中国?
        你去思考吧。
        
        世界创造趋势,制定规则,掌握及进行营销,这才是最赚钱的。
        世界把盈利最低的一环,downstream 生产业放在中国,利用中国的天然资源,廉价劳力。
        
        =========================
      外国人吧?没见过山寨机,没看过土豆,优酷,新浪微博,至于大飞机,中国也很快有自己的了。中国是离不开世界,你说美国离得开世界?世界这世界那的,你是世界的主宰啊?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