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9 May 2012

中国的民族问题




作者:leedacao 回复日期:2007-12-18 16:47:21 


回复 

偶然看到了《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心中一震,忍不住要说几句中国的民族问题。

据这个统计宣称,与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已经直逼汉族,虽然汉族目前的基数还大得多,但照这个趋势,不出二十年,汉族的数量上就毫无优势可言。

当然,在这新增的一千多万“少数民族”里,相当部分是“户口本上的少数民族”,这些人只是为了占少数民族政策的光而乱改民族,没有什么民族感情可言;但是一代人信手涂改、两代人、三代人呢?他们还会认为自己是汉人吗?

而且即使扣除这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太惊人了。

我不关心什么多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道理,我只知道一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中国历史上,轻信纵容异族导致的苦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华夏几几倾危。

也许时代已经彻底不同了,过去的历史不会再次上演;但我更愿意相信,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历史只会一次次的重复悲剧。

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内战,殷鉴不远,就在眼前。

我不知道是谁为中国设计了这么一幅多民族和睦共处、共奔大同社会的美好画卷。

中国可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自古以来,除了两次沦亡异族,中国在总体上始终是以一个统一民族的面目出现的,异民族仅仅是边远的土司或是远方降人的概念。

但是事至20世纪,却有人热情洋溢的为中国设计了这么一幅多民族和睦共处、共奔大同社会的美好画卷,也许他们觉得单一民族太乏味了,开会时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多好看阿。

我这个人孤陋寡闻,只知道最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就是被誉为“大监狱”的沙俄和一团稀泥的奥匈帝国,也许中国不一样,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也许在中国将来,五十六个民族一家2000万人口,一家一票,会坐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建设新中国。

立国以来,我朝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扶植少数民族,大肆划分“自治区”,明明汉族人口处于绝对优势的地方,却偏偏要划为“自治区”,在法律上硬性规定必须由少数民族来管理多数民族,这样高明的政策,听说英国人当年就很喜欢使用,只不过人家是对殖民地、对异民族,而我们是对本土、本民族,哈哈哈。

更有甚者,居然还“帮助”少数民族创立文字,如此“海一样的胸怀”,大概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了。

当年蒙古人的朵颜三卫助明成祖夺位,朱棣也不过让出关外的几个卫所,而且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让步依然是太大了;到了我朝,居然要生生的划出数十万平方公里,划出上千万人口酬答,真令人无话可说。

在如此高明的政策指引下,在中国历史上默默无名的壮族一跃而为第二大少数民族;本来已经濒于灭亡的满族居然也NB烘烘起来了,热火朝天的要恢复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毛的时代,还是恩威并用,到了80年代以来,干脆的怀柔到底了,你们所谓建设民族团结的妙法,说穿了也就是收买,但是能用钱买来的,只能是宵小之徒,真正有点思想、有点抱负的人,你收买得了吗?人家只会利用你们的金钱来扩张自己的力量,更好的反对你。

政府用尽了金钱拉拢藏传活佛,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噶玛巴活佛,长大成人后,不照样远走他国?现在喇嘛教各大派的最高活佛(除班禅以外)都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最后一个逃出去的就是前几年花派的萨迦法王,那个小孩.今天的班禅我相信也一样,如果有机会,他决不会吝于出手的。




作者:leedacao 回复日期:2007-12-18 16:49:51 


回复 
中国能走过几千年的岁月至今,能把十几亿人统一在炎黄子孙的大旗下,是一代代的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用尽文治武功的结果,建设难,毁坏易,短短几十年无知、愚蠢的举动,足以毁坏千辛万苦建成的国家的根基,就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

一个批评人的词就是说他自掘坟墓,可是有人却连自己的祖坟都要刨了,这又该怎么说?

给边穷地区的扶助,那是天经地义的,尊重宗教信仰,也无可厚非,但是大城市里的所谓“少数民族”,钱一分不比我们少拿,还要什么“补助”,不觉得寒碜吗?

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回族的骄横跋扈、维族的小偷却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好啊,就以他们目前的口碑和处世态度,将来国家有变,肯定将上演货真价实的民族仇杀.

最可笑的是,衰亡的民族我们要帮他复兴,没有的东西我们要帮他们造,但是活生生的谢尔巴人、摩梭人,却连个名份都没有,不过,在一个能把犹太人划入回族的国家,这也不算是太离奇了。中国这种民族划分的标准滑天下之大稽,粟裕大将生前向伟大领袖拍胸脯保证自己是汉人,可是去世后却被我朝的民政干部们生生的“考证”成了少数民族,他泉下有知,亦当死不瞑目。

这种划分民族的方法,不问你的宗教信仰、不问你的语言文字,不问你的文化认同,你被划为某个民族,仅仅是因为你家某一辈先人被认为是某某民族…熟悉二战史的人读到这里一定会不寒而栗,这不就是纳粹的种族划分方法吗?这种早已被时代唾弃的愚昧落后的,而且是注定要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的民族国家观念,居然还能在21世纪的中国大行其道,可悲。

现今的可行之计,首先是淡化民族观念,不再把民族作为档案、户籍内容,停止在内地的所谓优待政策,制止“户口本”少数民族的蔓延,也堵住制造民族分裂者的借口;其次是修改民族自治的规章,自治区域可以存在,可以在习惯上给予少数民族适当的倾斜,但决不能在法律上硬性规定。

有人会担忧这些措施引发的少数民族的反对,我说有病就要治,不能讳疾忌医,今天下手,他们不满最多也就是游个行、烧几间房子,还能有什么?等到将来做大,再闹出来可就是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了。

中国的民族问题在历史上从来不成为问题,因为汉族拥有人口上的绝对优势,拥有经济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只要大家和平共处,些许异族几代之后就会消亡在中华的汪洋大海中,这在历史上上演过很多次了,今天这种窘境完全是盲目模仿苏联的后果,殊不知苏联是迫于多民族国家的现实,而且这种政治理念也早已被苏联解体的惨状证明是绝对错误的。

也许天佑中华,也许时代真的彻底变了,但愿五胡乱华、苏联解体的悲剧不要再在中国的土地上上演。



作者:ss15 回复日期:2007-12-18 16:55:57 


回复 
看看,思考,学习~~~~~~~~



作者:leedacao 回复日期:2007-12-18 16:52:01 


回复 
不切时宜的“民族优惠政策”感想


从1949年起,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是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因为当年的“少数民族”的确比较落后,而汉族整体水平较高,为了平衡全体中国人的财富,这个政策有必要实施,就好比你会乐意捐款给一些生活困难,教育低的人,并协助他们与时并进,所以民族优惠政策从生活、教育到经济,政治都提供他们更多的优惠,希望借此鼓励并唤醒少数民族。

政策的目的是帮助少数民族,原本是计划用适当的时间去提高少数民族的水准,但政府却依然沿用至今。很多学者就提倡修改这项政策,并拟定更适宜的民族优惠政策,因为原本的政策至今出现了很多的不公平,比如,很多已经很富有的少数民族依然享有特别福利,导致富者更富,穷者亦穷,还造成了少数民族之间的贫富悬殊比例加大,国家经济负担也增加。

而且“民族优惠政策”渐渐演变成“少数民族特权”的政策,有些富有的人更利用这无间断的“特惠”为致富工具,利益当头,忽略于提升国家地位的制度管理,一些人甚至转而去追求一些权利掌握,以保住自己的“福利”。

国家建国初期“民族优惠政策”是正确的,但今年已是我国独立第58个年头了,应该是冲刺的年代了,那是不是还应该这样为了帮助少数民族而削弱我国与其他正在神速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竞争呢?

最后,希望国家也要清楚,21世纪是跟国际竞争了,不是58年前与国内“自己人”竞争了,外国人绝不会像我国政府那样“优惠”任何人,如果在国内都无法自力更生,就暂且甭谈什么与国际竞争了。

本人觉得,只要有独立、积极的思想,完善的教育、技术栽培,任何种族都可以从国家富强中受益。那些有能力、受过国家恩惠的少数民族,应该取代政府,积极帮助正在起步的少数民族,以减少所有少数民族对政府的依赖,国家才得以着重于向外发展,而不是利用“民族优惠政策”为由,跟汉族同胞抢优惠。

政府制定了这个民族优惠政策58年,也就等于提供了拐杖给他们整整58年,到现在他们都还无法站起来,送了拐杖还不够,现在还要送轮椅!



作者:leedacao 回复日期:2007-12-19 9:08:18 

回复 

在中国为什么各个民族会出现发展不平衡?——关键是土地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汉人有中原、江南和东北的富庶,这些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华夏的文明,并使汉族可以凭借此而延伸自己的政治和地理版图,西藏、新疆等传统非中原地区才能被纳入帝国疆域。可是,如果少数民族纷纷独立,势必严重压缩汉族的生存空间,使汉族的生存情况恶化!

因此说,汉少关系在本质上是“零和关系”——这种关系只能缓和但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自西汉来几百的时间里,由汉人试图与匈奴搞好关系的“联姻政策”到最终被迫反击匈奴迫其投降,再到内附中原的南匈奴降而复叛,最终再被冉魏时期对入侵中国的胡人采取“屠胡政策”根决中原“胡患”的历史看:汉少关系依然无法走出这段历史宿命。

汉少关系良好的前提是:一,中国的稳定,不使其有“五胡乱华”的机会;二,汉族的绝对优势地位使这种力量格局不被打破,当这种传统格局被颠覆,历史宿命将重演;三,中国没有巨大的外来民族危机——就像抗战时期一样,当中国出现危亡的时刻,西藏事实上的“明从实独”;新疆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所谓的“三区革命”的叛乱;满洲上层集团叛变到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回回则趁机在地方割据,形成民族特色的地方军阀,诸如此类等等……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到底身怎么样?真的是亲兄弟关系吗?窃以为:不然也,如果让我做一个比喻,我觉得倒小孩与大人的关系倒更形象一些。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年纪越小,比如婴儿,则大人与孩子可以说不可能有产生矛盾。当婴儿成长为儿童时,会顽皮、淘气,需要大人适当地加以教训。随着年纪的增长,当儿童成长为少年时,需要大人烦心的事情开始增多,到孩子成长为青少年时,就开始出现“叛逆期心理”,处处表现出对大人的叛逆和独立,大人已经开始越来越管不住他们了。当孩子变成青年时,他们最终会成家独立,从大人的荫蔽之下独立出去成立自己的家庭。

我所理解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就是上述的例子。少数民族实力弱小就会始终处于长不大的婴幼儿期,当他们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就会出现青少年的“叛逆”以及最终成人后的独立——要么从这个家庭独立出去;要么最终成为这个家庭的主人,原来的主人反倒要在新主人的荫蔽下生活。




作者:第五交响曲 回复日期:2008-3-28 2:19:47 
回复 

  作者:大颗粒葡萄干 回复日期:2008-1-5 20:46:11 
    多元化必须是在体系内的多元化,虽然有多元,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为了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不同的是现阶段纲领和手段(民主还是集权,保守一些还是激进一些,更注重工人利益还是农民利益等等),这种多元化是有益的,值得借鉴的。但是伊斯兰教注定不可能成为体系内的一元,伊斯兰宗教高于国家,对其他文明缺乏包容,最终目标是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一切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宗教,是真主,不是祖国,任何一个穆斯林对政府的效忠远远不如对当地的阿訇、喀孜、乌里玛的效忠。
  ==========================================
  
  说得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